馬齒莧含有豐富的蘋果酸、葡萄糖、鈣、磷、鐵以及維生素E、胡蘿卜素、維生素B、維生素C等營養(yǎng)物質。馬齒莧在營養(yǎng)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,它的ω—3脂肪酸含量高于人和植物。ω—3脂肪酸能抑制人體對膽固酸的吸收,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,改善血管壁彈性,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很有利。就為大家簡單地介紹下馬蜂菜的繁殖培育技術。
馬蜂菜的繁殖培育技術
繁殖方法:
馬齒莧進行種子繁殖所用種子都是頭年從野外采集或栽培時留的種。它的種子籽粒極小,整地一定要精細,播后保持土壤濕潤,7—10天即可出苗。扦插枝條從當年播種苗或野生苗上采集,從發(fā)枝多、長勢旺的強壯植株上采集為。
通常每段要留有3—5個節(jié),扦插前精細整土。結合整地施足充分腐熟的農家肥。扦插密度(株行距)3厘米×5厘米,插穗入士深度3厘米左右,插后保持一定的濕度和適當?shù)氖a蔽,一周后即可成活。扦插后需要進行細心地養(yǎng)護工作。栽培技術:
播種或扦插后15—20天即可移入大田栽培,栽培面積較小時也可直接扦插到大田。移栽前將田土翻耕,結合整地每畝施入1500公斤充分腐熟的人糞或15—20公斤三元復合肥,然后按1.2米寬開廂,按株行距12厘米×20厘米定植,栽后澆透定根水。為保證成活率,移栽選陰天進行。
如果是在晴天移栽的話,栽后2天內應采取遮蔭措施,并于每天傍晚澆水一次,移栽時按要求施足底肥后,前期可不追肥,以后每采收1-2次追一次稀薄入畜糞水,形成的花蕾要及時摘除,以促進營養(yǎng)枝的抽生。干旱時適當澆水抗旱。馬齒莧整個生育期間病蟲危害極少,一般不需要噴藥。
馬齒莧商品菜采收標準為開花前10—15厘米長的嫩枝。如采收過遲,不僅嫩枝變老、食用價值差,而且影響下一次分枝的抽生和全年產量。采收一次后隔15—20天又可采收,可一直延伸到10月中下旬,分期分批輪流采收。
馬齒莧留種的地塊一開始就應從生產商品菜的地塊中劃出,栽培管理措施與商品菜生產相同,所不同的是留種的地塊不采收商品菜,任其自然發(fā)枝、開花、結籽。開花后25—30天,蒴果(種殼)呈黃色時,種子便已成熟。
種子成熟后,應及時地進行采收,否則便會散落在地。此外,還可在生產商品菜的大田中有間隔地選留部分植株,任其自然開花結籽后散落在地,第2年春季待其自然萌發(fā)幼苗后再移密補稀進行生產,就是一個采種的過程。
以上是小編為您介紹馬蜂菜的繁殖培育技術,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哦!